陪伴與成⾧:偏鄉教育的點滴體悟

  第⼀次帶小晴時,我⼼裡還是有點害怕和緊張,畢竟是第⼀次帶⾼⼀⼩學伴,擔⼼他會太內向,無法打開話匣⼦,無法有效溝通。但沒想到第⼀堂課後,我發現小晴非常樂於分享自己的⽣活故事,甚⾄聊了⼤半節課。這讓我感受到彼此的距離⼀下⼦拉近了。後續的每⼀堂課,小晴都會提早上線,我們會先分享這週各⾃遇到的事情,讓我們更加了解彼此,也促進了彼此的信任和友誼。

  在學習⽅⾯,小晴雖然偶爾會使用⼀些錯誤的小撇步來解題,但當我耐心教導他正確的方法時,他總是願意認真聽,並且只要多講幾次,公式和觀念就能植⼊他的腦海,下⼀ 次複習時也會有所印象。為了讓課堂更有趣,我準備了⼀些小遊戲,小晴玩得非常開⼼, 也更願意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這段時間讓我深刻體會到偏鄉教育資源的匱乏與限制,許多孩子雖然渴望學習,但缺乏足夠的輔導和多元教材,讓他們的學習之路較為艱⾟。作為大學伴,我不僅教他學科知識,更像是⼀個陪伴者,用心傾聽與支持,這樣的互動不只是知識傳授,更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美好過程。我也從小晴身上學到很多,看到他的成⾧與努⼒,讓我感受到教學的意義和價值。這段經驗成為我人生中難忘的回憶,也激勵我未來持續關注並投⼊偏鄉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