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學期元大輔大人才培育成長營

日期: 
2025年05月03日-2025年05月04日

相遇的力量.行動漫遊趣

(113-2學期人才培育成長營)
 

元大文教基金會與輔大偏鄉中心合作14年,今年持續連結偏鄉學校或社區據點,經由各處師長推薦經濟需求、有心向學之學子申請人才培育助學金,為讓學子們增加視野及相互交流,於114年05月03日至05月04日舉辦兩天一夜成長營。本次參予人出席者有助學金受惠學員104人、活動服務志工8人、助理2人、輔大師長1人、元大文教基金會3人等團隊、偏鄉師長7人,共125人。

  • 在資訊世代下的快速發展,透過兩天一夜活動,透過破冰團康相互交流,設立小組任務進行合作及共融,讓自己慢下來,好好與他人交流對話。
  • 戶外體驗活動,用行動力來反思我們與自然的關係,透過三峽「淨走」、「社區走踏」,增加人生體驗。

 

團康破冰-認識你和我
由帶領
中華康輔教育協會 林奕辰(小草)講師,團康互動,從個人走向群體,運用團康方式打破自己的圈圈和尷尬氣氛,
嘗試走入小組中,一起培養默契和完成小組任務,開啟兩天一夜的合作氛圍,相處更為融洽,建立情感。

 

輔大打卡我最行
因應現代青年們習慣用照片記錄生活點滴,設計輔大打卡景點遊戲,在輔大校園中記錄下點滴。

頒獎典禮
本次由資深元寶卓蘭校友劉承恩、輔中校友林岳諦學員擔任典禮司儀「一份助學金價值、一場成長營的意義」
進行開場及分享對元大輔大長期支持,是一份助力,以及每次參與成長營時,跟學員間的合作共融,帶來每次體驗與成長。

 

羅浮高中校友林宜原 (現就讀國立體育大學) 分享
一路堅持 把握機會
從一次意外機會,自高中生擔任自行車隊選手,到現在就讀國立體育大學,如今大學未有車隊支持,從團體中走向獨立,依靠自己的對自行車的熱愛,堅持以個人參賽,從挑戰及比賽中,一次又一次挑戰自我,一路堅持把握機會,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放棄。真的多虧了有此計畫的支持讓我能夠繼續追夢,如今我達到一個夢想,讀上國體大,讓我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卓蘭高中校友林士偉(現就讀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分享
找到自己的興趣,讓它成為我的工作目標
未來想成立動畫工作室,透過動畫、影視賺取收入,未來打造一個機械研發工廠,例如:「AI人工智能、機械手臂、機械義肢」,目前透過自學學習3D列印、影音剪輯,經營個人社團及分享,也因此有了意外的連結,有人透過我的作品,想加以了結後製,或推薦的設備及軟體等等,透過此增加分享與交流。

 

呂慈涵主任以互動的方式進行開場
詢問孩子們,我為何在這裡?我想得到什麼?我對人才的定義是什麼?
讓學員們有所反思,也藉此分享心中的答案與回饋
讓現場的師長、學員們,來看見大家的想法。

元大文教基金會鍾秀玲執行長
期勉孩子在困境中,能成為彼此的力量,元大14年的支持,
但反而從你們身上看見一點一滴成長,使我們的助學金、成長營更加有能量。

學習端老師 分享
除了助學金之外,成長營的設計是讓我驚豔的,讓孩子挑戰自己來輔大,我剛開始真的非常擔心,也一直在等孩子會不會問問題
沒想到前面的學姊們已幫弟弟妹妹們處理好,告訴我已幫忙把車票訂好了,路線查好了,我們會約好集合地點一起出發去輔大報到
原本的擔心和顧慮一下就消失一半,也看到曾經參加的學姊們,更懂得照顧弟弟妹妹。成長營的每次活動設計或每個細節,都真的讓孩子有所累績和成長。

 

後由元大文教基金會鍾秀玲執行長、各學習端師長(羅浮高中組長、卓蘭高中家長會會長、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竹東站曾修嫦督導、大園天主堂唐慕華神父、陳寶珠老師)、
以及台灣偏鄉教育關懷中心慈涵主任頒發獎狀證明給學員們。

隔天,至三峽老街,由甘樂文創團隊帶領淨走,走三峽溪兩旁將草皮與石頭堆中的垃圾拾起,讓學員以行動,來思考與一群人行動、以及自然和社區的關係。
願每場活動中,給予不同的體驗及學習,讓學員們能在人生旅途中一點一滴的成長,也讓執行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