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的存在 成為他人的祝福 把最好的 給最需要的 用生命陪伴生命 以生活教導生活
113-2月培訓一─《從偏鄉數位落差到解決AI落差,一位AI Youtuber的社群行銷心法》
輔仁大學台灣偏鄉教育關懷中心
113-2月培訓(一)─《從偏鄉數位落差到解決AI落差,一位AI Youtuber的社群行銷心法》
壹、活動名稱:113-2月培訓一─《從偏鄉數位落差到解決AI落差,一位AI Youtuber的社群行銷心法》
貳、日期:114年04月23日(三) 13:00-15:00
參、地點:聖言樓SF338教室
肆、講師:泛科學院 - 莊哲昀 AJ Chuang 講師
伍、量化資料:實體大學伴20人。另非大學伴13人。
陸、活動摘要:
本場講座由同時具備社會行動與自媒體經營經驗的講師主講,從自身多元的背景出發,分享如何透過數位工具回應偏鄉教育需求,並運用社群行銷與人工智慧解決社會問題。
講師以自身經營YouTube頻道的經驗為開場,強調在行動前「先想清楚為什麼做」,並以頻道經營為例說明,如何設定具體目標、地毯式蒐集關鍵字、針對受眾痛點設計內容、依據實際流量數據不斷優化影片方向與結構。講師亦分享與不同剪輯師合作的實務經驗,說明分析影片成效與回饋對於內容精進的重要性。
在AI應用層面,講師從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談起,介紹AI最初如何用於辨識手寫數字並應用於銀行處理支票,進而延伸至目前廣為使用的ChatGPT原理,提醒參與者:AI生成內容的資料來源具有截止日期,在應用上需特別留意。
講師說明AI生成圖片的使用授權,舉例如Canva、Recraft等平台是否可用於商業用途,提醒在使用AI工具時,可藉由設計更具條理與深度的提示語(如加入特殊符號{{}}或三個引號""")來提升生成品質,並測試AI理解複雜任務的能力。
此外,講師實際介紹幾款適合用於社群經營的數位工具,文案撰寫方面首推ChatGPT,並推薦 Notebook AI 的心智圖功能,不僅方便視覺整理概念,也支援圖片下載,對於社群視覺經營十分有幫助。
講座中段,講師分享自己曾在偏鄉短期教學中以「小畫家」作為教學媒介的經驗,反思短短十天的服務,真正留下的或許不是具體技能,而是對彼此的深刻理解與感動。他指出,這些經驗讓他體認到:「很多時候,改變的不只是孩子,更多是我們自己。」特別提到協助NGO進行群眾募資的經歷,舉一個與早療議題有關的專案為例,雖然在平台上的募資失敗,但卻因此吸引企業注意,主動提供後續資源支援,顯示即便是看似失敗的過程,也可能為未來創造轉機。
講師最後鼓勵大學伴思考:「偏鄉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並藉由自身服務華遠端點的經驗,引導學生連結自己目前參與的服務,思索如何透過科技與創意提供更深層的陪伴與支持。
柒、大學伴回饋:
大愛 周同學 對於本次的講座內容,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講師分享的越南實際案例。這些真實的故事讓我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是當講師提到如何克服挑戰並找到解決方案時,激勵了我對於問題解決的思考。希望未來還能有更多類似的講座! 大愛 顏同學 我覺得這次講座最讓我有感的是,講者從偏鄉的數位落差講到現在AI時代可能出現的新落差,讓我開始思考原來不只是網路設備的問題,還有像AI使用能力這種新的挑戰。特別喜歡他分享的那些真實案例,感覺不是只是在講理論,而是真的有方法、有行動可以做,讓我收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