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的存在 成為他人的祝福 把最好的 給最需要的 用生命陪伴生命 以生活教導生活
113-2期初教育訓練
壹、活動名稱:113-2期初教育訓練教育訓練
貳、日期:114年03月15日(六)
參、活動目標:
1. 倡議團隊核心價值理念,「以生命陪伴生命,用生活教導生活」。
2. 提升線上伴讀的認知及建立正確的教學心態,同時用數位科技平台以及創意發想,使教學趣味化,吸引小學伴動機、增添大學伴教學魅力。
3. 訓練於線上伴讀中,課程規劃及製作教材的技巧與專業知能。
肆、參與人數:86人實體出席(46名新進、40名續任)
伍、課程內容
期初教育訓練-上午課程 | |
課程一 | 活動開場與師長祝福 |
目標 | 認識伴讀的核心精神,建立大學伴正向服務心態。引發大學伴思考偏鄉教育議題,結合永續發展目標以及優質教育,清楚服務與教育的本質以及思維,落實「以生命陪伴生命,用生活教導生活」影響力。 |
內容 | 說明線上伴讀計畫的歷程及偏鄉中心使命,連同企業、民間單位致力為孩子教育努力,至今已快二十年,透過客製化設計不同活動方案,符合小學伴的需求,並連結永續發展目標,啟發大學伴優質教育的想像與落實方法,分享資源、特質、心力、時間、創意等等價值,深耕團隊理念培育大學伴實現社會參與。同時邀請企業單位分享從業主角度看來社會新鮮人的活動參與,予以肯定跟勉勵。 |
課程二 | 快樂學習好上手 |
目標 | 透過本身經驗分享教育可能性與城鄉亮點,教導善用線上一對一模式引起小學伴動機,特性發展適當的遠距教材,如何結合AI擴大教育品質還有創意,讓大學伴了解伴讀使命,掌握教學難易度與學習策略,加強大學伴備課資源與想像。 |
內容 |
1.搭配工具塗鴉筆記享受樂趣、秒懂重點、瞬間溝通、引爆創意。 2.簡易說明課程設計四要素(設計思考)來發想課程的加深、加廣。 3.除認知評量,如何發揮創造力引導小學伴發言與投入,成為學習玩家。 4.講師提供的工具如何應用生活中,如閱讀筆記、人生決策、雙向溝通。 |
期初教育訓練-下午課程 | |
課程三 | 議題引導與遊戲教學設計 |
目標 | 透過實際體驗議題式遊戲,了解如何藉由主題目標去設計對話、互動遊戲,帶給小學伴自發好玩的學習契機,藉由真實觸動的生活話題產生好奇、有感,進一步啟動探索與行動,達到深化學習、擴大教育影響與社會共好。 |
內容 |
1.透過將現實世界的元素融入遊戲議題討論,刺激服務對象,給小學伴構思特定情境下的選擇和決策空間,訓練與培養小學伴能自學、真實學習與表達機會。 2.善用一對一模式達到有效引導,創造更大討論價值與空間,提供遇到話題停滯時如何回應與自我調適的心法,及議題收尾需注意的小撇步。 3.透過分組進行90分鐘的議題遊玩(主題分別為網路酸民、校園霸凌、容貌焦慮),說明主題開場、引導與啟動的技巧,帶出時間分配、氣氛營造、道具使用等安排,藉此加強情境帶入以及小學伴分享的意願。 |
課程四 | 線下活動-鄉遇在一起 |
目標 | 介紹團隊不同的實體服務活動項目,邀請2025籌備聯合相見歡夥伴分享活動經驗與成果,期待大學伴透過實體與線上雙軌方式認識偏鄉議題與教育課題。 |
內容 |
說明團隊實體活動與創辦理念,透過連結社會青年、當地師長、企業的實際行動達到社會關懷,結合多方資源與能力創造服務能量,引發學童多元成長的可能。聯合相見歡籌備團隊強調與小學伴共處的時光,開啟小學伴不同學習與視野,活動中看到不一樣的思維角度。藉由分享產生服務眾效,傳承服務精神,引發正向價值,並預告本學期聯合相見歡、暑假青年共伴實踐活動及志工招募時間。
|
陸、簡報分享
【活動開場與師長祝福】
【快樂學習好上手】
【議題引導與遊戲教學設計】
【鄉遇在一起──2024聯合相見歡分享】
柒、大學伴心得分享
大愛 廖同學(實體)
這次課程加入許多新鮮的講座,像跟時代尖端的AI工具運用、以青少年議題分組互動探討,以及大學伴的故事分享,都讓我覺得受益良多。我認為加入互動環節讓整個教育訓練不再只是純聽演講,反而有身歷其境,真正參與其中,雖然一開始很擔心會搞砸,因為我不太擅長人際互動,但實際上比想像中好,同時也見識了每個大學伴的不同樣貌,像有的人擅長統整資訊、有的人善於表達、有些人光說話就能令人大笑,十分幽默,其中發現自己比想像中還要能夠表達,感覺可將這次的經歷運用在與小學伴的互動上。
講座聽了許多故事,發現在聽故事的時候會較專注,說故事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故事方式將小學伴帶入課堂也是不錯的方法,讓課堂不會那麼無趣。AI工具的應用則是大幅度的幫助我們減少備課的壓力,同時也產生更多的靈感,在以前沒有AI工具的時候都只能默默地查資料想辦法,效率相對較低,有了科技的幫助不只讓效率增加,也大幅的提升了課堂的品質。我覺得這次的教育訓練相較以往的訓練來說,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情境式讓人很有參與感。
愛家佳 楊同學(實體)
學習過程中,我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與實用的工具。第一位講師分享許多線上教學平台和工具,讓我了解如何更高效設計教學內容。例如,均一教育平台提供豐富的教材資源,而像ChatGPT或Gamma等程式,則能幫助我輕鬆生成教學模板或簡報。我想若我之後能夠善用這些工具,應該能夠大大提升我的教學效率,讓我能夠為小學伴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方式。
第二個活動是讓我們深入探討情境式議題,討論歧視議題,而主題也影射了現實中台灣漢人與原住民族群的關係。除了引發我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外,也讓我認識到如何透過議題遊戲來正視這些問題。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老師生動的主持風格,帶動了討論的節奏和氣氛,也讓我們更加投入。這樣的情境式教學方法,讓我學到了如何透過合適的語氣和方式,來進而去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社會敏感議題。最後,我希望能將這次教育訓練所學的工具與方法應用於未來的教學中,並對我未來的教學之路提供了很大的啟發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