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與陪伴的連結

  在我們各自的人生當中,若是沒有教學與陪伴的連結,將會是兩條永不相逢的平行線,但是我們卻違背原本的注定,被連結在了一起。

  我雖然是在獨生子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小孩,但我卻有一起長大的表親們,即使現在他們還是小孩,而我已是成年人,我仍非常喜歡和他們一起玩,或許是某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讓我在與小孩子相處時十分的自在。剛踏入大學,聽到有這麼一種可以遠程教學偏鄉小孩、陪伴他們的 計劃時,心裡便響起一陣強而有力的聲音告訴我:你想去做吧?想做的話就去做吧!這是我對不將自己設限,勇敢踏出舒適圈的承諾的一項實踐,而這項實踐不只讓我在其他地方也更有勇氣踏出舒適圈,也讓我收穫了難得的連結。

  當我還是小學生,和小學伴年齡相仿時,最常收穫對於我性格的評論便是活潑與開朗,而我的小學伴也恰好有和我很像的特質,而且他也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對於自己、自己身邊的人都有完整的認知,不過和當時還很矇懂的我不同,他的這份聰明似乎反而使他更容易認知到自己的不足, 並為此苦惱,也因此在我們相識時,雖然他能很自信地跟我介紹自己,卻在學業方面對自己很不自信,總會關注到自己的缺點,但也許是將近十年的年齡差距,讓我能看到他所煩惱的那些不足,其實遠遠不如他閃耀的優點明顯。也不是刻意的灌輸,只是在我們聊天的過程、交換想法的交流中,我會和他說說我的價值觀、我的看法,一種經歷過才能深刻體會到的看待事物的方法。

  從小學伴的身上,我能看到過去的自己,也能看到他獨有的可愛之處,成長本身只有在親身經歷過之後才能明確感受到,已經經歷過的我看著正在經歷的小學伴,為他稍微撥開成長之後的世界 的樣貌,不僅是和小學伴之間的連結,也是跟過去的自己的一種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