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 中華電信好厝邊課輔計畫:期初教育訓練

日期: 
2016年03月12日
地點: 
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 510 號)進修部B1演講廳、暨聖言樓電腦教室

一、活動摘要:

課程一、數位學伴與我的大學生活,邀請傑出大學伴奕賢、資深大學伴翊辰分享參與遠距的動機、實際付出,
                並藉由教材編寫、師生互動、時間管理、營隊經驗、自我成長等等收穫,帶出本計畫活動意義,帶領
                夥伴深入思考自我教學與未來發展。同時,促進其人生規劃與影響力,與核心目標連結的相關應用能
                力之生成。

 課程二,教材與智財權,說明現行法規與團隊提供之教材範本,並網羅優秀大學生之教材,使大學伴了解
                 近期法律知識以及編寫教材之能力。同時,增加大學伴對法規的認識與上網搜尋、整理資料之能
                  力,促進其創意與適性化教學之內涵,以利規劃教學方針。

課程三、短讀意義與執行分享,介紹短讀計畫宗旨、預期效果,深入認識短讀與具體執行方式,適時導入課程
                外的相關彈性補充、品德教育,並邀請優良教材之大學伴分享如何構思、帶領小學伴思考與回饋,並
                配合當地習俗、特性進行相關短讀編寫。

課程四、偏鄉教育扶持──溫柔的革命,邀請楓林教會林恩惠老師從自身的角度深入偏鄉面臨之現況,說明當地
                家庭、學校、社區之狀態,讓大學伴從不同的面向切入偏鄉議題,了解偏鄉教育的價值與處之應對思
                維,感召大學伴付出所長以及投入社會責任。

 課程五、核心精神、責任公約─我的承諾,由林宏彥老師概述團隊目標與執行現況、行動,使大學伴通盤了解
                 本計畫執行歷程、脈絡、內涵。接續由呂慈涵老師說明計畫精神與核心,使大學伴體認自身可以影響
                 他人,成為他人的榜樣,建立使命感與義務感,最後說明大學伴之義務並透過大學伴宣示,承諾本學
                 期將守時、守信、守護每一位小學伴。

課程六、小組營運,享用午餐後由小組長對組員互相認識,建立團隊認同、產生凝聚力,並藉由當地師長回傳
                之簡報以及輔大近年營隊資料、影片,說明學習端特色及小學伴學習狀況,建立良好且雙向溝通管
                道,並確實邀請組員加入偏鄉大小社團,隨時掌握即時資訊與活動公告。

 課程七、觀看典範、反思教學檔案,對於新進夥伴藉由觀看典範教學錄影檔了解良好教學技巧,思考其教學問
                 題與教學技巧、教學講解等部分,對資深大學伴提供反思素材給予大學伴思考、改進空間,同時皆填
                 寫團隊設計之學習單,運用正確的教學法來引導小學伴,因而讓大學伴對未來備課上避免不良教法,
                 並隨時思考、進行突破。

 課程八、教材實做,藉由之前模擬開課的「關鍵第一堂課」說明,再度深入實際操作與模仿優秀教材範例,提
                 供相關素材,使大學伴進行教材的試編與討論。確時銜接下一週正式開課,並與其他大學伴一同腦力
                 激盪,獲得成就與掌握未來線上學習陪伴之模式。

 

 

二、大學志工服務與反思:

在教小學伴的時候不一定要看到他的課業進步,只要說了一句對他有影響的話,可能就是最大的幫助。
    遠距就像兩學分的課,需要充足的準備、時間分配,在資深大學伴的分享中能讓自己反思之前的教學經驗並改進。

● 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再次思考與小學伴相處的方式,也了解教材的設計方法與創用CC,和小學伴分享影片但不
    要影響小學伴,也不要讓孩子對閱讀產生反感,在今天課程二讓我在教材設計上有更多元的方式。

● 只要孩子不放棄,我們就不放棄。持續是一種力量,求學過程中我們碰到許多老師,為有一位老師接棒給下一位老
    師,才有今天的我們。

● 「相遇是溝通的第一步」,聽完夥伴的分享,特別對「不捨就是已經進入生命」這句話特別有感觸,我想這也是讓
     我在繁忙課業中能願意堅持下去的理由。在短讀意義與執行分享中藉由講師的介紹,讓我在短讀教材的準備有更
     多方向與頭緒,期待新學期在備課上能帶給小學伴更精彩的內容。在呂老師的帶領下,「我的承諾」唸宣誓詞後讓
     我深知肩負照顧關懷孩子的責任。

● 雖然以前學過創用CC,但再聆聽一次還是很實用,對於偏鄉的孩子我們要付出更多心力,也要投入更多的教學。
    今日最有感觸的是楓林師母的分享,也許我們在教學上有很多資源,但對於小學伴的連結,其實陪伴更重於教學。
    對於我們都市的孩子,很難理解他們的思維或生活,但我相信透過彼此的合作,皆能從中學到東西,希望我們可以
    學到彼此在當地學不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