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的存在 成為他人的祝福 把最好的 給最需要的 用生命陪伴生命 以生活教導生活
故事表達與自然實驗營-105-2 台東大王國中 夏日學堂
壹、名稱:2017夏日學堂-台東大王國中夏日學堂計畫
貳、主題:故事表達與自然實驗營
參、日期:106月07月08日-106年07月22日
肆、地點:臺東縣太麻里鄉大王國中
伍、活動目標:
(1)故事主題課程: 訓練學生表達創作能力,藉由不同的媒介(圖畫、音樂、廣告、影像等)認識不同故事表達方式,最後讓學生自己設計和拍攝照片影片,並剪輯出作品。
(2)自然實驗主題課程,帶學生製作不同以往的實驗,例如機器人、空拍機、生物、化學、物理等,透過實驗了解自然和電腦的奧妙。
(3)綜合課程,設計活動,讓小學伴由做中學。於每堂課程後,發下學習單或口頭發表,訓練小學伴的組織能力。
《輔仁大學志工回饋》
資工四 陳o璋
時隔2年,再次踏上太麻里,雖然以前的學生們皆以畢業,拿到成績單時,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他們依舊是我熟悉的孩子們。
這次來到大王,主要的課程都不是學業相關,比較像是夏令營,但又可以讓他們學習到很多不一樣的事物,例如:科學實驗、程式設計、邏輯思考以及圖像創作,這些都是在課業上可有效幫助他們學習的課程,雖然是這樣但對我們來說,要設計這些課程可不是那麼容易,必須他們在能夠理解的範圍內再加強一點點難度。
在這次的課程裡,對於他們而言,很多人對數學以及邏輯推理都以極大興趣,即便是有困難的題目,他們也會嘗試著去解決問題,已經了解題目的邏輯的人也會試著去解釋給那些還未有答案的人知道,我覺得能夠解決問題且能夠讓另一個人知道答案的人是非常厲害的,他們有些人能做到我覺得很開心。而在邏輯思考這堂課裡,有道邏輯題讓她們幾乎都聽得一頭霧水,即便我講解這題3次了,還是有人用著非常疑惑的眼神看著我,站在台上,那種想要讓他們理解可是卻又臨時想不出辦法的時候,真的很難受,雖然事後有想出解決辦法了但已經失去那個黃金時間了。
這應該是我的最後一次營隊了吧,對於站在台上講話多了一份信心,但對於自己所講出來的話卻多了一份擔心,想要多多努力,成為可以站在台上發揮自我的人。
資工四 林o華
淡藍的海岸線,永不止歇的日曬,都是我對於太麻里的回憶。 早晨的餐點常常是眾人矚目的焦點,老農夫還是卡路里,或是來上一罐保久乳。 最難忘記的還是孩子們,短短數十日的相處彷彿已和他們十分熟識了。 偶爾交換的心情,無意間的合唱都是課餘間常見到的畫面。 我想他們獲得了一個不一樣的營隊,我們獲得了一個難得的經驗。 畢竟有些事務如果沒有這個營隊我們也沒有機會接觸,像是機器人或是空拍機。 也回想起過去出隊的經驗,由於大學伴的人數較少所以陪伴他們的機會變得更高, 和小學伴們有更多的相處空間,既害怕無法融入他們又期待和他們當朋友,真是叫人緊張。 我想寫一首歌紀念這幾天的印象,卻難產於旋律的靈動。 如果不再快一點的話,記憶就要隨風而去了吧我猜,最後要感謝一下一起出隊的夥伴們。 還有老師及助理。沒有你們就沒有這次的出隊經驗。我很喜歡和孩子們的相處,但我更喜歡和你們的相處 。希望未來的日子裡我們有機會一起回到太麻里,去見到那道頑皮的曙光。
生科四 李o融
回來台北的日子也過了好多天了,但是在大王國中的回憶還是在腦海中一幕幕的放映,我最忘不掉的一幕,我想就是結業式那一天,在台上問學生的那一句話:這次夏日學堂精不精采?
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參與夏日學堂,這次比較不一樣的是課程不是以學科為主而是讓學生表達和實際操作,這是很不一樣的營隊類型,讓學生在實做中學習以及學習表達的能力,在這次的課程裡,我相信這群學生們一定在課堂外有了更多的成長。
在這營隊的過程裡,除了辛苦與疲累外,學生們的回饋與課後的檢討都讓我學習和有所成長,在甜蜜信箱中拉近了與學生們的距離;在課後檢討中了解自己的不足與前進的方向;最後在結業式的反應讓我知道我們這次營隊大家所付出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在為期兩周的營隊快結束時,發現學生們在團隊的相處與彼此互動上有些問題,因此我們在營隊結束前的最後一晚,大家在鄉土教室生出生命教育的教案,希望他們在最後一天能夠知道團隊相處的要素,也希望他們能夠把在這裡學到的東西給帶走。
最後很感謝這次能有機會可以出隊,在營隊中了解要如何做塑造一個好的營隊,這之間的準備過程與注意事項都是很重要的,也是許多經驗所累積起來的,而最後當一位結業式的主持人其實不是那麼容易,而我知道我不足的還很多,這次的經驗也許是讓我成長的一大步吧!
參加大王國中營隊前,太麻里有觀光的曙光公園;參加後,太麻里有一群希望的曙光。
中文三 關o伶
炎炎夏日,熱氣蒸騰,我來到了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的大王國中,在這裡和一群可愛的孩子度過了兩周的時間,故事創作和自然實驗的課程二者並行,並不同於一般國英數自社的課程規劃,我也打從心底的希望自己能為同一個故鄉的孩子多帶來一點什麼。
而在實地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教學現場和紙面上的教案設計仍具有許多的差異性,每一個學生的個人特質、興趣、喜好,都有可能影響他願意付出多少的心力在這堂課當中,現場也發生了很多我們預想不到的突發狀況,不論是器材設備、教學環境甚至是學生和學生之間,一切都只能仰賴隨機應變的能力及周圍夥伴的協助,才能讓課程繼續進行下去。
透過每天課後的檢討時間,和其他大學伴一起討論該如何改善課程的內容,面對學生不同的狀況有什麼比較好的處理方式、方法,也能藉此知道自己在講述時有什麼其他的缺失、不足之處,對於自己去調整、改善自己的講話方式、心境都有很大的幫助,藉著這樣交流的機會,讓我從中獲得很多。
在這短短兩周的時間中,其實我能給予他們的並不多,除了課程的內容、額外的知識補充外,剩下的就只有陪伴了,但他們熱愛唱歌、跳舞、畫畫,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想像力,並不吝嗇地在我們眼前展現,還毫無保留的給予我們信任,我覺得他們反而教會了我更多更單純而重要的東西,當看著他們每一個人的笑靨,我也就不知不覺浸染上滿足和快樂了。
數學二 廖o丞
第二年的太麻里,帶著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來到了大王國中,是的!我又來了!回味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回憶著去年充滿熱情的部落的居民,第一天我就相信會有一個美滿的兩個禮拜。
回想著第一個禮拜的相見歡,又是一群新面孔,雖然主持不如自己的期望,但看到小朋友用心觀看大學伴們一起絞盡腦汁編織出來的故事,也就心滿意足了。桌遊帶領他們了解買賣的藝術、機器人課程迴圈的世界、烹飪窯烤PIZZA的美味,看著他們鬼靈精怪的小腦袋瓜一直轉個不停,和雪亮的眼睛盯著看的神情,真是可愛而且為他們感到開心。第二個禮拜的空拍機也是危機不斷,但看著小學伴好奇的盯著大學伴手上的遙控器,認真聽講的態度,有的人實作起來愜意且得心應手,有的人卻會緊張而時常忘記上下左右,雖然常有失誤,但這也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人生不如意,但只要練習再練習,一定會有好結果。最後的攝影與影像剪輯,看出孩子們的用心與創意,人人都可以是小小導演呢!
兩個禮拜的課程過去,雖然有些遺憾和未完成的事,但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學到很多部落的特色且結識一些熱情的當地居民,最重要的是小學伴們學習過後的寶貴經驗,帶著滿足的心情回到了台北,期待冬日還能與太麻里再次相遇。
歷史二 鍾o翰
你對台灣的認識有多少?淺薄?深刻?一無所知?抑或是無所不知?
社會科,地理、歷史與公民,乃是希望能夠讓我們認識台灣,但是,我們成功了嗎?撇開公民不談,地理有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歷史則有台灣史。透過這謝教育過程,我們知道了各個縣市的位置與特產,可是,也僅僅止於此。
台灣史,總始於史前文化,爾後接著介紹原住民特色及其歷史,那我們的原住民教育成功了嗎?是的,我們強迫學生背下每一個原住民族的名稱、分佈位置與祭典名稱。興許大多數的人還可以大致說出各族之名與其約略分佈,但是祭典呢?似乎在我們的記憶裡只有「豐年祭」、「打耳祭」與「矮靈祭」這幾個較為為人所知的祭典,但是若問下去「這些祭典在幹嘛?」也不過是吱吱唔唔的說不出個所以然。
去年本想去親身參加矮靈祭,卻苦無機會,今年第一次踏入部落,參加了太麻里新興社區撒布優部落的青年之夜,我才知道排灣族壓根不會稱「豐年祭」,而是稱為「收穫祭」,慢慢地去瞭解祭典過程與內容,但是,僅限於青年之夜,對於其他東西,我仍是一無所知。至於民俗教育,那是徹底失敗,用失敗來稱之也許重了點,因為我們的教育未曾重視過。所以人們的印象才會始終停留在迷信與低俗的輪迴之中。
我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做田野調查,無論是漢人的民俗抑或是原住民。也不應稱為田野調查,只是純粹的抱持著一種「認識台灣」的心態——因為我發現自己對這塊土地的認識幾可稱之為「一無所知」。當然,也希望有機會能夠讓更多人認識這塊土地。
認識台灣,不是一個口號,他是每一個踩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都應當做的。
離開台北吧。
當新聞中報導著「社區高中」是好是壞時,其實我們只是將自己的視野留在台北,留在天龍國之中——口口聲聲說著要縮短「城鄉差距」,卻只關心那我們最不用關心的地方。這次的學堂,恰好碰上國中會考放榜,不免俗地說著過去的小學伴考上哪裡、考得好不好、是否合乎自己的期許等等,結果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然而在這地方,還有社區高中嗎?莫非你要告訴我東中東女只能稱得上「社區高中」?不,在這,什麼都沒有。太麻里沒有高中高職,於是有些學生們離開太麻里,在高中階段就展開了宿舍生活。我們只關注於台北、新聞只報導台北、我們的資訊也圍繞在天龍國——或是不要說台北,應該說大家往往只盯著「市區」在看,無論是北、中、南,抑或是東的市區。說著要縮短城鄉差距,真實情況卻又是如此。是故,是時候離開台北了,至少對我來說。離開台北,不代表走進下一個市區,相反的應當是進入偏鄉,觀察不一樣的社會狀況,看看截然不同的教育現場。說實在的,我還真希望教育實習能夠離開台北,但是事與願違。
未來規劃。
在未來規劃這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活動——讓他們去思考自己未來想做什麼職業。是的,一群國中生,有的七升八,有的八升九,我就讓它們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不要說台東,即便在天龍國當中,也沒幾個國中生知道自己未來要幹嘛。國中時的我也不知道。縱然是現在,我也不知道。選了那麼多課,上了那麼多系,我給自己的只是機會,不代表是我想要的。給他們這個功課,是一個挑戰,我希望看到的不是他們真的做到現在寫下的,而是希望他們有機會想想看自己的未來。看完,願他們的創造力能勝於父母親這一輩。身為平輩,我能做的不多,也許只有祈願罷,我猜。
嘗試、嘗試,再嘗試。
走過兩次的學堂,從冬日到夏日,每一次,就是一種嘗試。我不斷思考著到底能夠給予這些偏鄉的小朋友什麼?或說,難道就因為我們來自於都市,我們就能夠給他們些什麼東西嗎?不,我不這麼認為,更因為我們來自於都市,所以我們什麼也給不了他們。既然給不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協助他們去創造;這次的課程,我嘗試著要讓他們自己去發掘,自己去創造——未來規劃如是,影片製作亦復如是。我總認為有許多東西該由他們自己去找到,他們利用他們自己的力量,倘若永遠只是我們告訴他們,那些東西始終只會屬於我們,而沒有真正屬於他們。我們的腳色仍是給予,只是,不是無時不刻地給予,而是在需要的時候給予關懷與支持。還有,在他們不了解的時候,讓他們了解,那並非知識上的了解,反之,只是一種「認識」而已。就好像當它們不曉得這職業需要什麼能力時,我們告訴他們,讓他們知道。
下回,我要試著讓他們創造屬於自己的回憶,我們只是共同完成這任務,而非由我們單向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