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期初教育訓練

110-2期初教育訓練 活動摘要

壹、活動名稱:110-2期初教育訓練暨技術教育訓練

貳、活動日期:111年03月19日(六)

參、活動目標:

  1. 倡議團隊核心價值理念,「以生命陪伴生命,用生活教導生活」。
  2. 提升線上伴讀的認知及建立正確的教學心態,同時看用數位科技平台以及創意發想,使教學趣味化以及有效深化關係建立。
  3. 訓練於線上伴讀中,課程規劃及製作教材的技巧與專業知能。

肆、參與人數:中華電信145人

伍、課程內容:

期初教育訓練-上午課程
課程一 實踐力,成就每個孩子
目標 由偏鄉中心施淑婷助理分享自身經驗及所聞,連結線上伴讀計畫的歷程及團隊使命,鼓勵大學伴就學期間進行社會參與,實體及線上的穩定陪伴皆能發揮特定影響力,並針對「偏鄉定義」、「教育需求」、「自我定位」、「社會公義」進行議題探討,啟發大學生實踐「以生命陪伴生命,用生活教導生活」的精神。
內容 透過諸多開放式問題使大學伴進行自我省思,精實化陪伴深度,依照不同偏鄉故事去引導大學伴鞏固服務價值觀,以建立自我期許與良好的服務定位。藉由說明小學伴需求及學習策略的背景與原因,了解小學伴家庭處境後傾聽其內在需求,配合人際依附等理論,達到與小學伴穩定的信任與支持關係。
課程二 探索與找到學習的理由
目標 因應社會快速變動及數位媒體的興盛,小學伴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提早找到天賦顯得日益重要,透過《直覺職掘》共同創辦人賴予亭講師分享自身生涯、職涯經驗,教導大學伴如何引導小學伴進行職涯探索並找到學習的動力。另外賴予亭講師分享其團隊辦理營隊的經驗,促使大學伴有技巧的提問,引發小學伴好奇與實作的渴望。
內容 開場詢問大學伴是否認同「讀書無用論」,並依照大學伴回應說明現有教育制度還有社會現況。透過生涯探索牽動個人性向及連繫社會脈動的立論來思考為何小學伴會厭倦無感學習,並如何在線上伴讀中創造有感經驗,例如透過時事議題、日常煩惱、感情衝突來串聯外在世界、個人感受、未來方向去建立觀察力、提問力、洞察力等素養。

 

期初教育訓練-新進大學伴
課程三 分科教學與課程規劃
目標 以技術層面切入,將班級分為國文、英文、數學及社會自然四大領域。引導新任大學伴依照學伴的學習需求(精進型、基礎型及陪伴型)製作教材及十週課程規劃,同時探討教學過程應以何種態度面對並進行滾動式修正。
內容 理解製作教材的原則,觀看日誌系統中小學伴的學習需求說明,以此設定學童能力評估與教學目標,並製作適性教材。提供大學伴線上教材資源及備課資料庫,說明關鍵第一週需要製作前測卷及前測能力評估單。同時給予教學準備之心態建立,因應學童個性將有不同的學習反應,大學伴需適時滾動式調整,並如實填寫十週課程規劃紀錄表。

 

期初教育訓練-續任大學伴
課程三 有感陪伴,贏得關係
目標 邀請《陶璽工作室》的曲智鑛講師分享自身經驗以強化續任大學伴線上伴讀教學效益,提升大學伴情緒素養的能力,包含同理心、輔導知能,促使大學伴縮短距離且親近服務對象,鼓勵大學伴成為小學伴蓄積能量的基石,使改變不完全或者失落的情緒變得和緩,抱持穩定且堅持的力量,使之引導小學伴全人整體的提升,以達到兩人持續互相成長。
內容 講師藉由輔導專業說明發現小學伴需求的技巧,並透過語言及動作給予小學伴肯定,接納錯誤是重要的學習機會,使小學伴自我激勵並自己特質、情緒和平相處,藉此讓他為自己學習負責。大學伴可以使用「體驗、反思、分析、形塑、應用」維持自身狀態,在線上伴讀情境題中觀察小學伴狀態及解決核心問題,引導彼此利用正向心理學來抵禦習得無助感,並善用後果與邏輯使小學伴與外界環境互動,達到更深的探索與認識,收穫成功、成就感、自信心。

 

期初教育訓練-下午課程
課程四 期初教育訓練-下午課程
目標 使大學伴了解應盡的義務與規範,並說明線上伴讀另有的延伸活動,期望大學伴透過實體與線上雙軌的方式認識偏鄉議題與教育議題。
內容 說明本學期上課注意事項,包含十週課程規劃、滾動式修正、問卷調查以及相關作業,以使大學伴了解隨時反思並穩定教學品質,引發大學伴盡心盡力,以身作則,將自己準備好的態度,並設定目標以落實教學行動。另宣傳暑期青年共伴實踐計畫的營隊活動,連結社會青年、當地師長、企業的實際行動達到社會關懷。

 

陸、簡報分享

【實踐力,成就每個孩子】

 

【探索與找到學習的理由】

 

【分科教學與課程規劃-國文科】

 

【分科教學與課程規劃-英文科】

 

【分科教學與課程規劃-數學科】

 

【分科教學與課程規劃-社會與自然科】

 

【共伴說明會暨線上伴讀行政佈達】

 

柒、大學伴心得分享:

泰源 楊同學

  比起一味的去授予孩子們硬體的知識,更多的是給予他們多一些的關心和陪伴。淑婷老師說:成功路上,完成比完美重要,我很認同這句話,總要去實踐,執行過後才會發現更多的可能性。我認為我是一個逃避失敗的人,甚至對失敗是有抗拒的,一直試著告訴自己是人都有犯錯的機會,不要對自己那麼苛刻,我也還在長大,也需要慢慢的去調適,希望能跟小學伴有不一樣的火花。也能盡一己之力給予小學生一些價值觀,人生觀,抑或是生活態度,也希望能幫助他們探索未來,就像偏郷教育的初衷:願我們的存在成為他人的祝福。

  為了幫助小學伴們都能在社會上發揮所長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定點,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生涯探索的活動,也透過生涯探索找到學習的理由,認清我為什麼要努力,及我該往哪裡努力,要怎麼努力…等的一些問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講著提到三個讓我們不會輕易被世界的脈象帶著走的能力:觀察力,提問力,洞察力,這非常重要,可以和他們一起進步和學習。在演講過程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選項不是重點,生活態度才是。我們可以在互動中給予小學伴們一些正確的生活態度,價值觀,人生觀,這才是能伴隨他們走的長,走的遠的秘訣。提問力:運用小故事進行提問大爆炸,走到開始有點困難的時候更能跳脫原本的框架進行更多的腦力激盪。

 

輔中 陳同學

  我覺得一味用自身的標準去衡量所有小朋友其實對孩子來說蠻不公平的,尤其是在一個一對多的教學環境,因為每一個人的能力基礎與興趣愛好都不一樣,就像助理所說「有些孩子不是不努力,可能只是沒有達到大人的要求」,現在大眾教學模式逐漸在統一每個學生的思想,但其實應該針對每個孩子去教導與陪伴,傾聽他們的聲音。

  「人是一直走在認識自己的道路上」我很喜歡講師提到的這句話,也許我們並沒有想像中的了解自己,又或者是在不斷前進的同時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也有一部份是我們也隨著時間和環境在不斷的改變,就算是大人,就算是我們的家長、也應該多花些時間在認識上面。

  該學習什麼才能應對未知的未來?這也是現在的學生包括我自己也是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在這個資訊爆炸與世界奇異點,我們所學習的知識必須不斷地更新與正確的過濾資訊。我覺得提問活動環節很有趣,大家提供一句想法集合起來就是一個很龐大的資料庫,也發現大家的思考方向都不太一樣,也幫助自己跳脫原有的思考框架。

發布日期:2022 年 11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