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臺灣偏鄉教育關懷中心
中華電信暨基金會《伴你好讀》社區網路課輔服務計畫
109-1公義講座(一) 活動
壹、 活動主題:社會街頭的樣貌-是誰隔離了誰?
貳、 活動時間:109年11月20日(五)、109年11月21日(六)
參、 活動地點:輔仁大學野聲樓谷欣廳YP112、南機伴飯(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334號B1)、台北車站
肆、 活動紀錄:徐薏雯 助理
伍、活動摘要:
本次公義講座的主題為「社會街頭的樣貌─是誰隔離了誰?」,結合了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的「真人圖書館」計畫以及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的「石頭湯」計畫,活動分成校內講座及校外培訓,期望參與者能藉由講座獲得先備知識,並一同走出校園,更進一步的接觸無家者的世界。
11/20(五)
本次講座邀請到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的廖冠樺社工及賈西亞講師蒞臨輔大為大家分享。活動一開場,冠樺社工藉由芒草心協會設計的手機互動遊戲,依據情境題的選擇結果,模擬每個人可能更接近無家者中的哪一位角色,而這些角色都是透過芒草心協會曾經或現在的服務對象刻劃出來的,也讓在座參與的大家不禁開始思考:「如果今天我要去流浪,我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並請賈西亞講師分享親身的成長背景與流浪經歷,讓大家能藉由講師本人的生命故事,反思更多的社會議題,例如貧窮、居住權、工作權、健康照護等。
冠樺社工提到,無家者和大部分人想像中最大的不同在於工作方面,有七成的無家者其實是有工作的,無論是舉牌、派報、臨時粗工、出陣頭,或是拾回收、清潔人員、買賣玉蘭花或大誌雜誌等,都是無家者多數會從事的工作內容。但其實這些工作不只吃力,頻率也很不穩定,大多日薪不高,有些甚至是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使無家者的工作保障降低。工作會因為時代的更迭、產業的沒落而跟著變化,曾經因工受傷、無法跟上工作節奏的人,會漸漸的被時代給淘汰,這也說明了許多的無家者們並不是一出生就在街頭,他們也曾是有在穩定工作的人。多數無家者礙於無法達到主流職場的學歷、年齡、身體狀況等需求,且因長期露宿街頭,身心狀況不夠穩定,種種因素使得無家者難以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然而,沒有穩定的工作就無法過著安穩的生活,因此無家者若沒有得到妥善的資源或協助,很容易就會在這樣的循環下不停墜落。
11/21(六)
有了芒草心協會提供的先備知識後,本場講座採校外培訓的方式進行,結合了人生百味的「石頭湯」計畫,一起為無家者們準備餐食。過程中除了學會準備100人份餐點的技巧外,也學到如何為飲食的一方設身處地的去準備,像是菜葉的處理方式不宜切太大塊、烹調時要注意色香味之外還要注意軟硬程度,因為無家者的牙齒健康不宜咀嚼太硬的食物等。
人生百味協會的盈婕社工強調:「『無家』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身分。」每個人都有可能因為遭逢變故而生活在街頭。有些時候,無家者並不是真的沒有「家」,而是有「家」歸不得。因為家庭功能不彰,家中充滿著暴力或是更糟糕的元素,他們雖然被迫生活在街頭上,卻也顯得相對安全些,因為「家」已經不是「家」。「我們時常遺忘,家也是會傷人的,也是會因故瓦解的。當支撐著人的原有社群失效時,社會應該有能力將無家的人承接起來。」盈婕社工如此說道。
社會經濟結構的定型、工作環境的現實、居住的極限等,皆是我們需要去面對、去專注、去挑戰議題,當我們身處其中,便不該置身事外,因為沒有人是局外人。
捌、參與者回饋:
11/20(五)
輔大大學生編號1:一開始我對無家者的印象僅停留在「生命歷程崎嶇的辛苦人」,但在聽完講座後,發現原來七成的無家者都是有在工作的!雖然講座內容和我原本想像的差不多,但也讓我能更加認識到「無家者」的議題。我也更願意主動關注社會議題,了解社會中可能的不公不義,或者是其他社會中非盡善盡美的樣貌。
輔大大學生編號2:還沒有參加講座前,原本以為會很無聊,也覺得無家者就是沒有工作、不知道為什麼要在街頭的一群人,但從講座理和無家者賈西亞對談後,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不努力才在街頭上,有些人反而是因為家庭因素而無法回家,便開始了在台北街頭的流浪。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願意響應相關活動,也願意與周遭朋友分享並一起關注無家者的議題。
11/21(六)
輔大大學生編號3:
在發放餐點給無家者時,有個阿姨跑到我的後面,起初我嚇了一大跳,因為我不知道她要做什麼,後來了解到她是需要我們的便當後,也就放下戒心。遇到很多個來對我們釋出她們需要便當的無家者,心裡頭其實很不捨,要到什麼樣的程度 一個人才願意放下自尊向別人表達她最基本的需求。無家者也是需要社交的,有些無家者其實很樂於跟我們分享他的故事、曾經做過的行業,雖然無法確切了解他們到底發生什麼事,但希望今天發放的過程,有給他們一些心靈上的慰藉。有個老奶奶今天在跟我們聊天時說到,她有四個女兒都出嫁了,她不方便去跟她們一起住,只能在北車外面生活。說話時,她的眼神很專注的看著我,告訴我們她的故事,那一瞬間,我感受到她是把我們當成她的女兒來看,聽著她分享她女兒小時候的事情,我的眼眶也泛出了淚水。真的很謝謝這次的計畫讓我認識無家者,同時也很感謝當初的自己給了自己機會去接觸從來沒有接觸的人事物。這個世界最底層的人往往最容易被忽略,但他們卻是最需要資源的一群人,很多無家者都是善良的,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堅持到了現在,想必他們心中也有一股動力在推著他們往前走,他們是如此的努力,我們不應該因為自己的偏見而對他們做出不友善的行為,他們往往比一般人更為敏感,可能會因為今天的一個小行為讓他們感到被欺負,我不是在責怪他們,而是在述說我今天理解到的現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故事,但願未來的每一天,我都能夠散發溫暖給有需要的人。
輔大大學生編號4:
能夠親手製作便當,並蹲下身去和大哥大姐們分享便當,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在與朋友分享,可是幫助人到底是該如何定義,仍舊困擾了我,又該怎麼和他們對話,也讓我有點不知所措,但還是要稱讚踏出第一步的自己。此外,人們的不理解和自以為,真的讓社會變得不友善,今日發送便當時,遇到一群年輕人嘻鬧說著:「哇!有棉被,感覺不錯啊!」這些話語真的讓人匪夷所思,也讓我明白人言可畏,以及一句無心之話會在無意間傷害許多人。因此,希望自己也能繼續反思,並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讓更多人可以關注到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