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的存在  成為他人的祝福 把最好的  給最需要的 用生命陪伴生命 以生活教導生活

114-1期初教育訓練
首頁 9 活動成果 9 114-1期初教育訓練

壹、活動名稱:114-1期初教育訓練

貳、日期:114年10月08日(三)

參、活動目標:

1. 倡議團隊核心價值理念,「以生命陪伴生命,用生活教導生活」。

2. 提升線上伴讀的認知及建立正確的教學心態,同時用數位科技平台以及創意發想,使教學趣味化,吸引小學伴動機、增添大學伴教學魅力。

3. 訓練於線上伴讀中,課程規劃及製作教材的技巧與專業知能。

肆、參與人數:AI數位工具應用65人實體出席(50名新進、15名續任)、次世代的公民素養35人實體出席(21名新進、14名續任)

伍、課程內容

期初教育訓練
課程一AI數位工具應用
目標提升線上教學的品質與可持續性,導入AI與數位工具的應用訓練,協助大學伴減輕備課壓力,提升教學靈感,並進一步將工具延伸應用至教學的日常處理。
內容1.透過數位工具能快速生成教案初稿、教材架構,降低蒐集、製作教材的時間及備課壓力。搭配AI教學助手,可訓練構思延伸客製化活動與多元表達方式,讓線上教學不再侷限於制式內容,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大學伴專注思考引導式提問,根據教學主題及小學伴需求,更多心力於學生互動,運用生動的例子來思考活用趣味發想,結合生成創意來延伸更多教育可能性。
課程二次世代的公民素養
目標在無法專心的快時代,易獲得的便利影響著大眾思考與學習樣貌,部分學生成為習得無助感的拒學生。教育部將「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列為九大核心素養之一,簡述「數位素養課程」及「思辨、判讀能力的養成」使大學伴瞭解將社會公共議題融入教程,提升新世代意識判讀。
內容1.解析教育現況:獲取知識的方式改變,網路線增加知識取得,但也可能引起偏鄉學生的社群恐慌、網路成癮,以及相關議題的危機。
2.趨勢因應:面對數位、AI時代的挑戰,如何引導學生深入剖析,且認同數位公民素養的重要。每人都能發揮社會影響力,達到教育平權、優質教育。
3.價值分享:除了禁止之外,怎麼一同發現、倡議議題(蒐集資訊、找出爭點、引導思考、鼓勵對話),了解正確的閱讀素養,透過關懷強化思辨力。

陸、大學伴心得分享:

AI數位工具應用

馬祖 蔡蕙如(  新進、心得單)

  學到如何用google gemini storybook 生成繪本,結合較艱深困難的學科,用有趣輕松的方式學習,也減輕自己備課負擔。Felo跟mapify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的,第一次知道可以這麽輕松就生成網頁式教學與心智圖,自己大學課程或許也能應用、幫助自己學習。

  很喜歡這門AI數位更具應用課程,能實際到電腦教室實際演練真的太棒了!馬上學馬上運用,確保自己真的學會了,比只看ppt回家卻完全不會操作來的有效率多了。推薦之後這門課程也能安排給明年的新進大學伴。

馬祖 于宗平(  新進、心得單)

  還記得Chat-GPT剛開始紅起來時大家只把它當作聊天用的玩具,頂多用來寫些簡短的心得文。當時AI的數學能力還很差,還無法意識到AI之後會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沒想到過了不到三年,AI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連教育也不例外。這次課程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講師用Gemini storybook製作了一本以鬼滅角色講述水循環的科普繪本,不管是角色還是內容都令我十分震驚,不僅角色十分符合鬼滅畫風,故事內容雖不算曠世鉅作但很引人入勝。我必須依照不同的情景挑選適合的AI工具,才能為小學伴量身打造最合適的教材。希望這些AI工具能提升教學的效率,讓小學伴能更快速吸收學科知識,我也能在使用這些工具的過程培養自己使用AI的能力,提升在未來職場上的競爭力。

  對我來說受用最多的就是學到許多以前不知道的AI工具,能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一步一步使用這些工具也是很難得的機會,免去自己摸索的麻煩。在自己操作的同時透過觀察別人使用 上的問題,還可以發現一些自己現在沒遇到但未來或許會遇到的問題。

華遠 劉蕙萱(新任、心得單)

  這場活動很好,協助我認識更多AI工具,不只備課更方便,更能運用在我的大學生活中,我認為相當實用!說實話,本來以為會很無聊,實際參加後,我覺得有來真是太好了,我才有機會認識更多省時的方法!大學生活繁忙,相信這資訊能在備課時幫我節省更多時間。認識了chatgpt以外的工具,並一一了解如何運用,像是felo輸出些圖卡、notebookLM協助我統整影片內容等,協助製作簡報,備課時較知道要怎麼開始。參加完此次講座,我絕對會運用notebookLM帶給我的便利!它不只能幫我統整影片內容,還可幫我生成單元題目,甚至將重點製作成簡單的簡報,供我參考,超級有趣。備課過程中,剛好順便幫我喚起回憶,因為上大學就很少碰數學,可以幫助我思考,並和我的學伴一起成長,希望能帶給他良好的教學體驗!

次世代的公民素養

大愛 周妍伶(續任、心得單)

  我深刻感受到,未來的公民不僅要具備基本的知識與道德觀,更要擁有批判思考、媒體識讀與全球視野的能力。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辨別真偽、理性溝通與尊重多元價值變得格外重要。然後我很Shock 到現在的國高中生比想像中還要成熟,手機裡面都是安裝很出乎意料的 app。講師還有提到,關心社會議題、勇於表達意見、並以行動實踐責任。這讓我體悟到,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獨立思考、關懷他人、並勇於改變世界的公民。未來我也希望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成為具備這樣素養的次世代公民。

   一切都非常棒,講師的口條也很好,好久沒有這麼入迷的聽一場演講了。講師的內容都是深入淺出,還結合了許多真實案例,讓人就很可以產生強烈的共鳴呀!離開會場後,我還是很意猶未盡。如果下學期有機會的話,可以再請這位講師回來分享。

華遠 楊怡君(續任、心得單)

  不僅有許多實際案例,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假新聞、抖音腦等現象對生活的影響,也讓我學到如何培養批判思考與媒體識讀能力。我對現今媒體環境有了更深的理解,講師提到假新聞、社交焦慮、抖音腦、Deepfake深偽技術與 AI幻覺等議題,讓我意識到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具備批判性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抖音腦」這個概念讓我印象最深,講師提到長時間滑短影音會讓人專注力下降,也會讓我們習慣於「速食資訊」,不再願意思考或深入了解事情,這讓我反思自己在日常使用社群媒體時,是否也漸漸失去專注與思考的能力,在未來十週的陪伴中,我希望能運用這次學到的觀念,透過提問與討論,引導小學伴學會思考與判斷,而不是被動接受資訊,正如講師所說:「刺激思考的起點不是找答案,而是問問題。」我希望能把這份態度帶進線上伴讀與生活中,讓陪伴變得更有意義。

遠 趙芊善(新任、心得單)

  講師的分享不僅讓我看清了網路世界的危險,也使我多了一個和小學伴討論的話題。以前都是從別人口中或者新聞上聽到關於「獵童者」的資訊,這次則是透過講師的分享,完整、清楚的了解獵童者。課堂中雖然只播放一小段影片,但卻令我十分震驚。這次的課程也讓我意識到網路世界的潛在危險。這次的主題也成為之後伴讀的話題之一,除了幫助小朋友的課業外,也可以和他們聊聊手機的使用情況,若發現他們需要幫助也能及時回應。或許能設計主題式課程,將如何正確使用手機與教學科目結合。

柒、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