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活動名稱:114-1期初教育訓練
貳、日期:114年10月01日(三)
參、活動目標:
1. 倡議團隊核心價值理念,「以生命陪伴生命,用生活教導生活」。
2. 提升線上伴讀的認知及建立正確的教學心態,同時用數位科技平台以及創意發想,使教學趣味化,吸引小學伴動機、增添大學伴教學魅力。
3. 訓練於線上伴讀中,課程規劃及製作教材的技巧與專業知能。
肆、參與人數:100人實體出席(57名新進、43名續任)
伍、課程內容
| 期初教育訓練 | |
| 課程一 | 活動開場與師長祝福 |
| 目標 | 透過實際體驗議題式遊戲,了解如何藉由主題目標去設計對話、互動遊戲,帶給小學伴自發好玩的學習契機,藉由真實觸動的生活話題產生好奇、有感,進一步啟動探索與行動,達到深化學習、擴大教育影響與社認識伴讀的核心精神、計畫歷程,透過客製化設計不同活動方案,符合小學伴的需求,建立大學伴正向服務心態。引發大學伴思考偏鄉教育議題,清楚服務與教育的本質以及思維,落實「以生命陪伴生命,用生活教導生活」影響力。 |
| 內容 | 說明線上伴讀連同企業、民間單位致力為孩子教育努力,中華電信總公司林維娟科長以「為社會服務,促進愛的循環」為勉勵,期許大學伴們的服務精神能成為社會良善循環的動力,而元大文教基金會鍾秀玲執行長則以「在數位浪潮之下,老師可以照亮孩子,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明燈」鼓勵大學伴實現社會參與。 |
| 課程二 | 中華電信傑出大學伴代表吳芷榕「雙向陪伴,一起成長」 |
| 目標 | 透過傑出大學伴的分享,激發參與者的服務熱情,強調如何利用線上伴讀的一對一特點來推廣社會關懷和青年的影響力,同時反思社會正義等相關議題。 |
| 內容 | 計畫核心在於「陪伴的力量」,吳芷榕分享自己四個學期線上伴讀以及四次實體課輔班的經驗,透過兩個小學伴的故事,闡述互動下陪伴的意義與價值,同時發現教育議題的複雜度,因此擔任團隊核心幹部小組長、外部團隊的志工(例如:Teach For Taiwan、蛻變方成事等等)。勉勵大學伴過程中若有挫折也別輕易放棄,因為「沒有問題學生,只有被問題環繞的孩子」,而一對一的陪伴能讓困境能被看見,每次都能攜手與小學伴更成長一點點,並分享此計畫中學到簡報力、調適力、教學力的技能,讓聆聽者深刻體會每個微小時刻都是分享的快樂、自我察覺的鑰匙以及大小學伴的快樂小天地。 |
| 課程二 | 元大傑出大學伴代表鍾鈜宇「盡心盡力付出,和學伴攜手走出未來的路」 |
| 目標 | 透過傑出大學伴的分享,激發參與者的服務熱情,強調如何利用線上伴讀的一對一特點來推廣社會關懷和青年的影響力,同時反思社會正義等相關議題。 |
| 內容 | 計畫核心在於「陪伴的力量」,鍾鈜宇分享自己兩個學期線上伴讀以及一次相見歡陪伴大學伴的經驗,勉勵大學伴勇於挑戰、親力親為、一絲不苟的態度去展開服務行動,從中能收穫教材製作、口語表達、臨場反應、人際溝通等多項能力,簡單付出就得到大大回報,從小學伴的卡片透露出感動與收穫,鼓勵大學伴利用中心活動(例如:組聚、月培訓)自我增能,並分享為何願意持續報名線上伴讀,滿足孩童的需求與渴望其實是一種責任、約定,成為彼此生命中的養分。 |
| 課程三 | 在山河之間守護一盞燈,當數位浪潮遇見山的孩子 |
| 目標 | 透過傑出大學伴的分享,激發參與者的服務熱情,強調如何利用線上伴透過本身四年大學伴經驗分享教育可能性、伴讀使命與城鄉亮點,善用線上一對一模式創造陪伴影響力及連結,延伸大小學伴畢業後的故事,成為偏鄉教師下所看見當代教學現場實際政策、學習策略,加強大學伴備課資源與想像。 |
| 內容 | 分享參與伴讀動機、續留多年的原因及實體活動心得,從難忘小故事中的感受與感動,並提及延伸虛實活動中的價值。畢業後實際進入偏鄉學校的體悟,學童的需要加上數位科技的導入,線上伴讀(多元計畫)如何借力使力,並發揮大學伴的獨特價值。最後透過資訊老師、教務主任、學輔主任經歷的想法與視野,在行政職中如何發揮校本課程,於當代教育、AI數位工具普及下,對應偏鄉教學現場,給予實務或技術分享。 |
陸、簡報分享
【活動開場與師長祝福】


【雙向陪伴,一起成長】


【盡心盡力付出,和學伴攜手走出未來的路】


【在山河之間守護一盞燈,當數位浪潮遇見山的孩子】


柒、大學伴心得分享
大愛 廖于樺(續任、心得單)
在這次的課程當中聽到了跟以往認知不太一樣的偏鄉教育,老實說雖然在伴讀中心當了這麼久的大學伴(五個學期),也是今天才知道其實偏鄉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缺乏資源,因為人數不多的關係可能被分配到的資源更多。也了解到了偏鄉孩童所遇到的困境,對於都市的嚮往、不理解讀書的用意等等,我覺得身為大學伴應該要更好的去讓小學伴提升眼界,去教導他們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課程上的話我覺得有吸收新的認知,也了解到講師的心路歷程,我覺得很棒。
馬祖 于宗平(新進、心得單)
我一直認為家教工作就是教導課本的內容,還有解答學生的問題,所以當我在走廊上看到招募大學伴的海報時,也覺得只要把高中三年學的東西稍微複習一下就完美勝任。聽講座後我才知道原來大學伴還被賦予了另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原來許多孩子因為成長背景侷限他們的視野,讓他們不知道甚至是不願意去探索自己的潛力,而我們大學伴就是這些孩子們成長歷程中的一扇窗,讓他們看見窗外的種種可能。
讀完高中後念大學,大學畢業後找工作,雖然這對我來說一直都是理所當然,但我高中時也曾質疑過,大學究竟能帶給我什麼,對我有什麼意義。我也曾對大學感到迷茫,聽到學長姐們介紹的各種活動,還有學校舉辦的講座及許多職涯體驗,我才知道原來大學是有這麼多探索自我的機會的地方。我希望接下來的十週,讓我的小學伴除了學業上有所進步之外,還能對於自己的未來多一份希望,讓他 在之後的成長道路上更堅定地向前邁步。這次講座對我來說受益良多,讓我對於偏鄉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聽到實際在偏鄉服務的老師分享是份很難的機會,希望之後也能請到偏鄉任教的老師,讓同學看到不同偏鄉環境的差別。
大園 賴思嘉 (續任、心得單)
大學伴分享提到「沒有問題學生,只有被問題環繞的孩子」,慢慢長大後才知道要怎麼透過資源以及合理的方法解決自己不喜歡的問題,或是困擾很久的事情,但是想到還有很多人正經歷著許多守到束縛的生活或是面對選擇時無法完全依照自己的意志去選,就覺得這世界還是缺少很多不公平的地方,不過我們能做到的不僅僅是在十周的課後陪伴他們,讓他們對學習有不一樣的看法,更是希望能透過彼此一點點的努力,來讓他們的世界有不一樣的化學變化。
華遠 張平燁 (新任、心得單)
我覺得這次由傑出大學伴以及畢業大學伴所帶來的經驗分享,讓我收穫良多、深受啟發。在他們真誠而充滿熱情的分享中,我不僅感受到他們對教育與陪伴的堅持,也從他們的故事裡看見了滿滿的希望與愛心。這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教學經驗交流,更像是一場心靈的對話,喚起了我們對偏鄉教育的重視與對孩子們的關懷之情。
透過他們的經驗分享,我學習到許多在教學現場中面對挑戰時的思考方式與應對方法,也體會到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與信念的交流。同時,我也從中看見每一位大學伴在教育路上的努力與成長,這讓我更加堅定要不斷精進自己的教學能力,學習他人的優點,讓自己成為更好的引導者與學習夥伴。因此,我非常珍惜這次的機會,也真心期待未來能再次參與類似的分享活動,繼續在交流與學習中成長,並將這份熱情與感動化為實際行動,投入到教育服務之中,陪伴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柒、活動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