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福興武術學校「夏日學堂」

  • 活動日期:111年0725-30
  • 活動地點:輔大樂仁家園(桃園市大溪區康莊路432號)
  • 參與人數:受惠學童15名、輔大大學生(服務志工)7名、助理2
  • 服務人次:受惠學童15人次、輔大大學生7人次

1.日常生活品德教育:

  • 居家生活與團隊分工

環境整潔、家政事務,由做中學與分工實踐生活教育。

2.帶著你生活植物小夥伴:

課程始業式與學習家庭長期活動,透過小活動讓孩子們認養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植物小夥伴,並讓孩子們將植物帶回學校照顧,藉由植物長期養護連結,讓活動不只是一學期兩次。

  • 責任心與問題解決能力培養
    培養照顧植物的責任心,孩子們透過養護中遇到的各種植物狀況,思考解決方式,並嘗試解決。
  • 大學伴與孩子們的情感連結

植物盆栽上有一個立牌,上面除了孩子們自己命名的植物名字外,在每次活動後,會由該組別的大學伴給予小組成員們一句話,讓孩子們可以貼在立牌上。

  • 綠色療育:照顧植物的過程中,有些孩子為了天天看到它,會把盆栽養在宿舍裡,透過摸摸綠色的葉子、與植物說說心裡話,看見植物的不同變化,也讓孩子們的生活多了一點期待,運用植物小夥伴的綠色力量陪伴孩子們生活。
    • 結合課程與節日

    孩子們於每次活動時會將植物小夥伴帶回,共同分享照顧心得,並一起看見植物的變化與認識植物的養護改善方法。也會結合當次活動主題或鄰近節日,設計相關小活動,讓小夥伴在活動中也有角色存在。

    3.手作課程:

    • 隨波逐「流」

    利用白膠與顏料製作流動暈染畫,並活用園區枯枝、樹葉、果實等素材,共同設計製作出快閃咖啡廳的招牌。也教導孩子們路邊的枯枝落葉,在活用後也能賦予它不同的生命,讓它成為美麗作品的一部份。

    • 拼豆

    運用拼豆材料、熨斗、圖片與無盡的創造力,創造出可愛又獨特的拼豆成品,製作過程中,孩子們自己獨力作業或是與同組夥伴共同創作,訓練專注力與耐性。

    • 手作編織趣

    教導孩子們能從生活中做起的環保,例如:自備購物袋、自備環保杯等,帶入既能省錢又能保護環境的觀念,並進行環保網袋的製作教學,運用不同顏色的麻繩來進行編織,創造出獨一無二、色彩繽紛又能裝進各種大小容器的網袋。

    • 樹脂吊飾

    透過講師教學認識樹脂,運用樹脂、顏料、各式模具、亮片裝飾品等材料,製作出杯墊、吊墜、鑰匙圈、盒子等作品,作為快閃咖啡廳的義賣產品與裝飾品。

    • 木藝課程

    在樂仁園區這學期新建製的木藝教室裡,由專業講師帶領孩子們賦予從木棧拆下來的木材新生命,運用裁切、打磨技術,最後烙印上樂仁Logo,杯墊背面還有孩子們用電動雕刻刀刻上的文字或小圖示,完成獨一無二的樂仁木製杯墊。

    • 咖啡的成長咖啡染布

    介紹園區咖啡豆的品種、成長、採收與基本的後製作業,了解需要經過多少步驟,才能完成一杯咖啡,並活用沖泡完咖啡的咖啡渣進行咖啡染布,藉著不同的線條綑綁,得到不同的暈染效果。

    4.休閒放鬆課程:

    • 半日遊夏日一起走走
      執行前次業界導師課程票選出的小組規劃行程,考量疫情與暑假人潮,將原本的一日遊縮短為半日遊,除了讓孩子們實際體驗自己規劃的行程外,也在炎炎夏日,與孩子們一起走過小烏來天空步道,並到戲水區玩水消暑,為這個暑假留下快樂出遊的回憶。

    5.烘焙課程:

    • 布丁及鬆餅製作

    學習自己製作布丁及鬆餅,並同時作為快閃咖啡廳餐點製作的練習,透過簡單的材料混合,再倒進鬆餅機中,即能完成美味鬆餅,或是利用平底鍋,煎出銅鑼燒形狀鬆餅,加上蜂蜜、奶油或水果,就是一道美味、賣相漂亮的甜點。

    6.界導師體驗及分享課程:

    • 我的料理時代:由有著多年廚師經驗的在職大學生憲修,帶領孩子們分組進行烹飪,共同製作出25人份的晚餐,藉著實際執行體驗廚師的工作與學習日常簡易菜餚製作。
    • 廚師的價值:與前一次實作課程「我的料理時代」做連結,分享最實際的廚師工作與考照重點,也讓孩子們認識不同料理的工作分別,以及在廚房中的階級與分工作業流程,了解廚師工作的內容、辛苦與發展,作為未來職涯選擇的評估。
    • 花式咖啡藝術:由現職星巴克店員,分享星巴克的工作、面試、薪資,並教導簡易的創意咖啡飲品與奶泡雕花,藉著實作練習快閃咖啡廳的飲品製作,也透過分享認識咖啡廳店員的工作。

    ♥大學伴回饋♥

    呼治二 陳O諭

    在整個營期,我自認每一個小朋友帶給我的反思與感動,遠遠的大於我所能給予小朋友的陪伴和想法,許是因為就讀住宿式學校的關係,福興的每一位小朋友感覺都有著超過他們那個年紀的成熟,雖然並不常顯現出來,但與他們的相處之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善良與純真,而他們也能夠敏感地感受到陪伴者的細微變化,因此覺得不信任或不開心等,這樣的認知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加入偏鄉中心團隊以及中心舉辦這些活動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若學童沒有辦法感受到活動的意義和陪伴的價值,那這些活動可以帶給學童什麼呢?以此為戒,我會在內心警惕自己,當以後參與這類活動或與學童相處的時候,比起一定要教導對方什麼知識,或者一定要有什麼活動成果,能讓對方感覺到陪伴的意義、讓對方給予你信任可能會更重要。

     

    臨心二 蕭O心

    事實上,我自己從活動籌備一直到活動開始的期間,都一直反覆的思考自己是否適合,或者說是否有資格參與這項計畫,因為我覺得我好像沒辦法讓孩子們從我身上學到些什麼。不過整場活動中,讓我動容的一句話是在晚會中,我們這組的孩子邊哭邊告訴我:「你們下次可不可以再來,可不可以不要再換人了。」這時事實上已經是活動的倒數第二天了,但我到那時才意識到原來我們對於孩子們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及存在感,也感受到了他們對於陪伴的渴望,整整六天活動下來,說不累一定是騙人的,也思考過自己是否不適合參與這種活動,不過透過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吶喊,也讓我了解到我們與孩子們之間為雙向的關係,雙方都有用真心在和彼此交流,我認為這正是計畫最核心的理念。

    發布日期:2025 年 6 月 18 日